热门搜索:
认证模式
根据服务认证对象的的服务管理特征,选择适用于其服务特性测评管理要求审核活动的服务认证模式:
1、公开的服务特性检验
2、神秘顾客(暗访)的服务特性检验
3、公开的服务特性检测
4、神秘顾客(暗访)的服务特性检测
5、顾客调查(功能感知)
6、既往服务足迹检测(验证感知)
7、服务设计审核
8、服务管理审核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我国养老服务业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各地民政部门通过加强养老服务业的规范化、化、科学化管理促进了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占总人口的14.9%,预计2020年将达到2.43亿人,人口高龄化、失能化、和空巢化特点十分公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十分迫切。
养老服务体系认证在养老服务市场推广,由有资质的三方进行合格评定,有利于企业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通过认证行为和获证后持续保持认证条件的**手段,能进一步促进硬件设施改善、管理水平提升,推进自身建设和服务质量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带动形成整个市场的良性竞争机制,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规范高质量发展。 是依据行业标准由立的三方评价机构对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提供能力、服务过程控制、服务绩效等方面,过程包含养老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特性,进行服务能力一体化评价的行为,向社会公众证明养老服务机构的能力状况。
目前,评价的结果指标分级为:A、AA、AAA、AAAA、AAAAA,共五个等级。该认证适用于居家养老组织、机构养老组织的活动。
“参照《养老服务认证技术导则》(RB/T 303016),公司的《养老机构服务认证技术规范》将养老机构服务认证评价指标分为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即“服务提供能力”“服务过程控制”“服务绩效”,以及“组织管理”“设施环境”“人力资源”“**”“服务准备”“服务实施”“服务改进”“效益”“经济社会效益”。
同时,根据养老机构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不同,设立养老服务质量管理、硬件设施和工作人员、经营状况三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