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广东肇庆
可售卖地全国
办理周期15天
服务优势一对一服务
服务内容ISO体系认证
本公司只提供咨询服务!
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 (商业行业标准)
《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SB/T-10401-2006)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起草并归口的共和国商业行业标准,于2006年5月12日由正式发布,并已于2006年10月1日实施。
国外对服务质量的深入研究,约有近30年时间。早期研究集中在服务营销领域,后来逐步扩展到服务作业、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
芬兰学者格朗鲁斯1982年( Gronroos,1982)早提出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服务质量的评价者是顾客而不是企业。
列迪宁1982年(Lehtinen,1982)提出将服务质量分成设计质量、交互质量和企业质量三个方面。
古姆松1988年(Gummesson,1988)将服务质量划分为设计质量、生产质量、过程质量和产出质量要素。
艾德瓦松1989年(Edvardsson,1989)提出服务质量包括技术质量、生产质量、整合质量、功能质量和产出质量。
在此之后,国外学者提出新的服务质量模型较少,而侧重已有模型的应用和修正。国外许多学者采用“多重属性模型”来评估服务质量。
问: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认证,是按企业获得的分数来判定获得的,评分是非常严格的。那么在评分的时候,有没有加分项?
答:没有额外的加分项,但售后服务管理师数量在标准总分中有5分。
GB/T27922-2011标准5.1.2.2提出:“按服务管理人员总数的10%配置售后服务管理师,负责对售后服务工作的管理和对售后服务活动的”。
服务管理人员有两个层面,一是在组织总部,在服务有关部门、服务有关环节和岗位的负责人,包括基层管理人员和中、高层管理人员,二是在下属分公司、服务网点的管理人员。
哪些是服务管理相关部门,见问答9条。
问:其他认证一般要求建立企业的体系文件,那么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认证是否要求企业建立服务体系文件呢?
答:是的。标准5.1.4.1条款有明确要求:“对售后服务中的各项活动和流程,相应的制度和规范,明确产品/服务范围、职能设计、组织分工、运转机制,并以企业文件形式体现,形成完整的售后服务手册。”
认证是一个发现证据的过程,只有先有了文件和手册,才能按制度管理和实施服务。如果连文件都没有,那么实施是无从谈起的。
相关制度文件归纳在一起,一个整体的系统,就是体系文件。叫做“服务手册”,或者“服务体系文件”都是可以的。
问:获得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认证有什么好处?
答:(1)认证,通过认证的企业,其在全国全行业范围的服务性。
(2)大型企事业单位招投标、采购等活动的重要参考和资质要求。
(3)消费者认可,通过认证企业在产品及包装上可标识“售后服务认证”标志,具有说服力和证实性,供消费者放心选购。
(4)企业服务达标,通过认证的企业服务能力达到标准,能强化服务管理水平及服务能力。
(5)持续改进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建立良好售后服务口碑,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增强服务利润链持续收益。
2009年8月,起草小组成员先汇集对SB/T10401-2006的意见,根据反馈意见,以SB/T10401-2006的文本为基础,进行修改完善,并于2009年11月形成标准的内部讨论稿。2009年12月20日,召开了次起草人会议,在会上对标准(内部讨论稿)所涉及的框架、内容、思路等问题进行了商议,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的意见。会后,作了进一步修改,形成修改稿。2010年5月8日,召开了二次起草人会议,主要对修改稿的内容进行了逐条讨论和商议。会后,根据各位起草人的意见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并形成征求意见稿。2010年7月开始在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商品售后服务网等网站向社会公众公布标准的文本内容并征求意见。经过四个月的网上公示和意见征集,起草小组再次对文本内容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2010年11月13日,来自中国商业联合会、、工信部、研究室、标准委、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大学、美的集团、波司登集团等单位的13名组成审定会,审定并通过了该标准。审定会认为,该标准具有性,性,便于操作,对于企业加强售后服务建设,推动全社会重视售后服务,整体提高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http://1986738881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