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广东肇庆
可售卖地全国
办理周期15天
服务优势一对一服务
服务内容ISO体系认证
本公司只提供咨询服务!
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作用
适用于共和国境内生产型企业和销售服务型企业的售后服务水平的评价。建立该体系的目的主要在于客观反应我国企业售后服务工作的现实状况,准确衡量企业售后服务的实际水平,发现并克服售后服务工作中的不足,促进企业售后服务工作的改进。
《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规定了商品售后服务的评价方式、评价指标、评价程序和评价准则;对评价方法、评价管理、评审员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2011年12月30日,质检总局,标准委颁布了标准《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GB/T27922-2011)。
在财政部等5部委印发的《家电下乡操作细则》中,明确指出“各级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要督促中标生产企业严格生产管理,加强质量控制和检验,确保家电下乡产品符合有关标准以及中标要求。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履行质量承诺”,此外还对企业的服务网点覆盖率、配送安装、服务热线、服务及时率等提出了要求。家电下乡在对空调、彩电、计算机、微波炉、洗衣机、热水器、电磁炉等产品的招标标准及要求中,“企业资质”一栏均明确规定:“投标企业须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将大力推行服务认证
十二五规划四篇全面阐释了发展现代服务业,其中认证认可也列入其中。
质检局、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实施服务认证。
采购、工程招标等将二者列为同等重要考核
近几年来,在汽车、家电、服装、工程机械、环保、银行等行业的采购、工程招标活动中,把企业是否通过“管理体系认证、售后服务认证”列入同等考核和加分项目。返回搜狐,查看多
问:管理体系认证和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认证,都有“体系认证”四个字,那么管理体系认证和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认证有什么区别?
答:有以下三方面不同。
(1)名称含义的不同
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认证,“评价体系”是标准的名称,指该标准是对“商品售后服务”进行评价的一个系统,该系统包括了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认证,是指运用该系统对企业进行外部审核和认证。
“管理体系”是一个名词,也可称为“管理方法的”,指企业在质量控制上采取的管理措施。管理体系认证的关键词是在“管理体系”四个字上,意思就是对“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比如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的结果是企业按照ISO9001标准的要求进行了管理。
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认证是对企业服务能力的认证,管理体系认证是对企业管理措施的认证。
(2)认证类别的不同
《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十七条规定:“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行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
我国目前共有上述三类认证。
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认证是服务认证类别,颁发“服务认证证书”。而管理体系认证是管理体系认证类别,颁发“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还有一类认证是产品认证,是对产品的理化特性等进行认证(是否达到了某项技术指标,如电气特性、农药残留量等),如3C认证、认证等,颁发“产品认证证书”。
三类认证是并列的、平行的、其性质不同,认证结果也不同,不能混淆。
《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二十五条规定:“获得认证证书的,应当在认证范围内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不得利用产品、服务认证证书、认证标志和相关文字、符号,误导公众认为其管理体系已通过认证,也不得利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认证标志和相关文字、符号,误导公众认为其产品、服务已通过认证”。
(3)评价要求和结果的不同
《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GB/T27922-2011)标准是一个评价性质的标准,认证目的是评出。认证的结果是企业按照标准实施了售后服务,并达到了某一个高度()。它是评分制的认证,是按评价的分值来衡量服务能力的高低,达到70分(含70分)以上,达标级售后服务;达到80分(含80分)以上,三售后服务;达到90分(含90分)以上,四售后服务;达到95分(含95分)以上,五售后服务。
而管理体系认证是审核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活动是否全部符合其标准规定(有不符合则不能通过认证),也没有分值要求。
问:如何培训售后服务管理师?
答:中国商业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售后服务管理师职业资质认证”培训工作,目前已培训37期。售后服务管理师的资质培训是对学员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从法律和实践的角度剖析点评典型案例,采用教学、理论和实物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为学员提供一整套便于理解、易于掌握、操作性强的售后服务方法与技巧,培训结束后参加全国统一试卷考试,由进行评价审核及成绩认定。目前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对考培合格者颁发资质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颁发结业证书。
2009年8月,起草小组成员先汇集对SB/T10401-2006的意见,根据反馈意见,以SB/T10401-2006的文本为基础,进行修改完善,并于2009年11月形成标准的内部讨论稿。2009年12月20日,召开了次起草人会议,在会上对标准(内部讨论稿)所涉及的框架、内容、思路等问题进行了商议,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的意见。会后,作了进一步修改,形成修改稿。2010年5月8日,召开了二次起草人会议,主要对修改稿的内容进行了逐条讨论和商议。会后,根据各位起草人的意见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并形成征求意见稿。2010年7月开始在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商品售后服务网等网站向社会公众公布标准的文本内容并征求意见。经过四个月的网上公示和意见征集,起草小组再次对文本内容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2010年11月13日,来自中国商业联合会、、工信部、研究室、标准委、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大学、美的集团、波司登集团等单位的13名组成审定会,审定并通过了该标准。审定会认为,该标准具有性,性,便于操作,对于企业加强售后服务建设,推动全社会重视售后服务,整体提高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http://1986738881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