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优势流程熟悉,一对一服务
适用范围全国中小微食品企业
申请材料体系申请书
办理周期20-30日左右
产品类型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认证机构
认证对象工厂企业、服务组织等
可售卖地全国
申报作用提升信用度 招投标加分
服务**证书全国可查
办理条件依法营业,无违法不良记录;非停业状态;
办理流程电话咨询
本公司只提供咨询服务!
ISO22000将帮助食品生产商合理使用HACCP原则,避免影响他们赢利性的食品生产。该新标准与原有的"ISO2001ISO2001食品和饮料行业中的应用方针"将会相互补充。ISO15161的覆盖范围比ISO22000要大得多,前者针对的是食品质量的所有方面,阐述了如何将HACCP整合进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而后者则集中于食品的安全性,并建议食品生产商主动建立食品安全体系ISO22000将会帮助食品制造业好地使用HACCP原则,它将不仅针对食品质量,也将包括食物安全和食物安全系统的建立,这也是将 有关组织的文件(HACCP)列入到质量管理系统中来。ISO22000将会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广东昊霖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HACCP体系能提供一种能起到预防作用的体系,并且能经济地**食品的安全。部分的HACCP实践表明实施HACCP体系能有效地预防食品污染。例如,美国食品管理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水产加工企业中,实施HACCP体系的企业比没实施的企业食品污染的概率降低了20%到60%。HACCP如何运作?
该标准涉及了食品供应链上的各个组织,包括饲料生产者、初级食物生产者、食品制造商、储运经营者、商、零售商和餐饮服务企业等,是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实施HACCP技术的一种工具。尽管ISO22000将是一个自愿性标准,但由于该标准是对各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和法规的整合,是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预计,该标准一旦,即会为越来越多的和食品供应链上的企业所接受和采用,所以采用ISO22000标准也将会是我国食品企业与接轨的一个标志。从目前情况看,(1)可以与贸易伙伴进行有组织的、有针对性的沟通;(2)在组织内部及食品链中实现资源利用优化;(4)加强计划性,减少过程后的检验;(5)加有效和动态的进行食品安全风险控制;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1 当安装或检修项目任务完成后,由项目施工方申报请验。由分管或总经理牵头召集有关部门组成验收小组,根据规定的验收内容、设计图纸或检修方案,对任务质量逐项目检查、核对和调试。
2 发现项目中有个别问题时,验收组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与具体要求或标准依据,并跟踪整改效果。
3 验收组对验收内容,应认真填写“竣工验收单”的记录,经共同和有关人员后,资料存入设备档案。设备移交生产使用。对技改(或扩建)项目的设备,设备部管理人员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设备编号,建立设备台帐及设备档案和制订关键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财务部门办理转入固定资产手续。
4 一般设备的检修、安装可由使用车间组织检查验收。

危害识别是我们在依据ISO22000标准审核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不符合的过程之一,对于危害识别的对象,不少企业还停留HACCP体系的要求阶段,即识别对象从原料验收开始,到产品交付结束。而ISO22000标准7.4.2.1要求企业“应识别并记录与产品类别、过程类别和实际生产设施相关的所有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
食品安全要求是位的;它不仅直接威胁到消费者;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食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组织或其他相关组织的商誉;甚至还影响到食品主管机构或的公信度。因此,本标准的推广是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的。

HACCP是一种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预防性体系,用来使食品安全危害风险降低到小或可接受的水平,预测和防止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出现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防患于未然,降低产品损耗.
①进行危害分析;
②确定关键控制点;
③确定各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
④建立各关键控制点的程序;
⑤建立当表明某个关键控制点失控时应采取的纠偏行动;
⑥建立HACCP系统有效运行的验证程序;
⑦建立关于所有适用程序和这些原理及其应用的记录系统。
为持续改进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以下简称HACCP认证)制度,保持和提升HACCP认证工作的化水平,根据《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实施规则》等有关规定,制定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补充要求 1.0》,增加为HACCP认证依据。
01致敏物质的管理
1.1企业应建立并实施针对所有食品加工过程及设施的致敏物质管理方案,以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致敏物质交叉污染。
1.2企业应对原辅料、中间品、成品、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接触材料及任何新产品开发引入的新成分进行致敏物质评估,以确定致敏物质存在的可能性,并形成文件化信息。
1.3企业应识别致敏物质的污染途径,并对整个加工流程可能的致敏物质污染进行风险评估,避免致敏物质交叉污染的发生。
1.4企业应制定减少或消除致敏物质交叉污染的控制措施,并对控制措施进行确认和验证。
1.5对于产品设计所包含的致敏物质成分,或在生产中由于交叉接触所引入产品的致敏物质成分,应按照工厂所在国和目的国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标识。
[广东昊霖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服务领域主要从事ISO9001、ISO14001、ISO/TS16949、OHSAS18000、ISO13485、ISO22000、qs8000、ISO27001、FSC等管理体系认证咨询、CE、CCC、ROHS、VDE、UL等产品检测认证技术服务、生产现场6S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咨询等
http://19867388811.b2b168.com